公司动态
京派剪纸传人张晓林的中国梦
来源: 发布日期: 2014-01-02

张晓林是海淀区西三旗街道的一位居民,同时他也是一名京派剪纸传人,为了推动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早日实现“中国梦”,张晓林在闲暇时精心创作了四幅 “中国梦之邻里情”剪纸作品,分别是《常回家看看》、《情暖空巢》、《好儿媳》、《远亲不如近邻》。 

张晓林在陶然亭公园现场表演剪纸艺术

张晓林在陶然亭公园现场表演剪纸艺术 

《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去看看,是父母的期盼; 

常回家去看看,是儿女的心愿; 

常回家去看看,是幸福的港湾; 

常回家去看看,是和谐的家园。

常回家看看

作者解读: 

随着社会城镇化的发展,像过去的四合院四世同堂的生活场景已成为历史,在父母宠溺下,独生子女所产生的唯我独尊的“小皇帝”思想,使他们缺失了中国传统的孝老敬老方面的思想意识。针对国家出台的有关常回家看看方面的法规,我即兴创作了《常回家看看》这幅剪纸作品,它的表现形式是:儿女带着孩子和孝敬父母的礼物,一进门就冲向父母,儿子手提一条大鱼还没放下,就与老爸亲密交谈起来,儿媳提着一篮子菜就和孩子一起奔向老妈。画面充分表述了敬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场面,使人内心涌过一股暖流,感人至深。 

《情暖“空巢”》

空巢他不空 

邻里济深情 

一人家有事 

众人齐出动

情暖“空巢”

作者解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空巢”问题成了一种特需解决的社会现象,受封建意识和“好面子”思想的影响,家庭养老目前还是老人和儿女选择的一种模式。但是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独居空巢老人,在突发病情,需要人照顾,儿女又不在跟前的情况下,就迫切需要学雷锋做好事的志愿者来互帮互助。于是,我用我的剪纸手艺记录下了这个美好的镜头:学雷锋志愿者走进空巢老人的家里,为老人端水送药,为老人做饭,为老人拖地、擦玻璃,用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老人带来贴心的温暖。 

《好儿媳》

孝敬公婆好儿媳 

久病床前尽孝义 

上行下效家风好 

天伦之乐笑眯眯

好儿媳

作者解读: 

自古以来,婆媳如何相处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进步,婆媳的文化修养不断提高,加之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和尊老爱幼思想正能量的传播,使之敬老爱幼的典型事例举不胜举,层出不穷。我也用自己的剪纸记录下了这个感人的场面:儿媳妇给久病卧床的婆婆擦背洗澡,小孙子在床边耳濡目染,效仿妈妈,将自己手中的糖葫芦让给奶奶吃,老婆婆虽然疾病缠身,但是享受着这样的天伦之乐,内心却是温暖无比。 

《远亲不如近邻》

远亲不如近邻 

近邻不如对门 

远亲互递音信 

近邻互济危困

张晓林作品:中国梦之远亲不如近邻

作者解读: 

远亲不如近邻,还有一句续言叫近邻不如对门。这两句佳话是经验的总结,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社区邻里情的肺腑之言!正如老辈人说的:家有万贯也有一时的不便!谁家也没有挂着无事的牌儿。于是,我用作品表现了这样一幅场景:老大妈站在门前迎来送往,刚走的是打完吊瓶的大夫和刚修完电器的师傅。刚来的是帮助送吃的和送烧的的邻居。两边露出的房墙代表左邻右舍,在上方空间的儿女造型示意为远亲,他们打电话的姿势说明家中平常有很多他们不能亲临现场解决的问题,只能电话问候。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梦之邻里情! 

张晓林人物介绍: 

张晓林,北京市海淀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第三代传承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协剪纸艺委会、北京玩具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北京东城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西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张晓林的北京老字号是中国书法大师贾松阳题写的《北京剪纸张》。经北京工艺美术界四大协会评审,誉名为《北京晓林剪纸张》。 

创吉尼斯纪录作品《奥运之光照中华》

创吉尼斯纪录作品《奥运之光照中华》

张晓林北京民俗剪纸的特点是:以团花剪纸见长,以皇家龙文化为代表作,以挖掘、保护、传承满族民俗传统剪纸为己任,经过苦心钻研和本人灵感的展现,融乡土气息与时代风貌为一体,其作品继承和发展了老北京剪纸的民俗风味和皇家风范,作品构思大气且精、气、神俱佳。他自幼酷爱家传的剪纸艺术,6岁操剪,10岁掌握剪纸艺术基本技法。从艺50年来,作品不断创新、美不胜收并多次获奖。

北京剪无界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以非遗京派剪纸为核心,涉及剪纸作品销售和定制、剪纸课程研发和培训、国际文化交流、剪纸衍生品创作、剪纸装裱等业务板块。第三代传承人张晓林先生经过60余年的不懈努力,作品形成特有风格并自成一派,第四代传承人张立君女士,顺应时代需求,在继承剪纸艺术的基础上,为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创建了北京剪无界文化有限公司,与其并行的北京NZD设计事务所结合,在装饰装修、软装配饰、文创产品等领域发挥其特有的双重价值。

编辑:

推荐资讯